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初秋種下九芎林—記秋季美濃種樹小旅行(ㄧ)

時間逼近下午一點,晴朗的天空讓氣象預報帶來的陰霾無所遁形,遠遠的就看到梅娣與黃大哥的小發財車上已坐滿了遠道而來的朋友們。雖然遊程開始前幾天有幾位夥伴陸續因故退出,但這次的「小」旅行可以募集到15+2(兩位千里步道的夥伴),共17位願意在百忙之中從台灣各處到美濃來玩的朋友,給了我們莫大的信心。

如同上次種樹小旅行,我們安排夥伴們入住「竹禾茶房」,一進門撲鼻而來的茶香與木頭香氣依舊,東西都沒放好溫潤的茶就已經等在桌上了。待大家都安頓好之後,總幹事文相大哥簡短的介紹社區並歡迎大家的到來,然後就開始了我們兩天一夜的行程。



第一個行程是田間隱藏版行程,控土窯與田間運動會。控土窯在許多四、五年級生的童年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但對於現在很多在都市「土生土長」的年輕人來說,卻可能成了「一生一次」的體驗。我們這次大部份的活動都在工作隊隊員秀鳳姊家附近進行,秀鳳姊與吳大哥的家在茅窩的另一邊,兩人婚後就開始種植蘭花維生,住家周圍環境清幽,因為堅持不噴灑除草劑,所以生態豐富,他們說夜晚常見螢火蟲,貓頭鷹的叫聲常伴他們入眠,有時還會有山豬家庭下來拜訪,在用餐之餘也幫忙他們除草。提供給我們使用的那塊地是許久沒有利用的田地,因為是早期魚池旱化而生的地,所以土壤似乎還不夠肥沃,因此除了草之外,其他作物生長的狀態都不是頂好。但是魚池低窪的地形,正好適合我們控土窯與打球的需求,所以就拜託秀鳳姊夫婦借我們「野」一下。

元鴻帶來了上一梯次種樹小旅行的稈棚抽出來的稻桿,給大家當作土窯起火的引信。然後一部份的人跟著他到後面的小山坡上去撿拾柴薪,一部份的人就到田裡去準備「蓋」土窯了。黃大哥是我們工作隊裡最年長的夥伴,長年生活在竹頭庄,具有豐富的農村經驗,所以這個活動由他來引導,大家安心啦。

20年經驗

30年經驗
50年經驗

在所有人同心協力之下,終於把土窯成功搭起來了,但是一關過了還有一關,生火看似容易,如果沒有足夠的經驗和技巧,可是會把人折騰的很慘啊。有些人留下幫忙生火,有些人則開始幫忙整理要放進土窯中的食物。我們準備了雞蛋、地瓜、筊白筍、玉米,還有最特別的一味:「青芭蕉」,這是文相大哥極力推薦的食材,聽說烤過的青芭蕉吃起來口感像芋頭,就讓大家嘗嘗鮮囉。文相大哥說,其實以前控土窯,他們都會在田地四周尋找食物,不會特意準備,田邊有什麼就控什麼,這是真正的農村味。


將食物都準備好,火也生好,許多美濃的年輕朋友們也陸續來到田邊,野球賽即將開始。元鴻帶著大家做些簡單的暖身操,大家分成兩組,主審文相把各個壘包位置確定好之後,我們就玩開了。


正式上場之前趕快先來練練球呀~

賽事精彩,有人被觸身球保送,有人三振也有人「自判」四壞保送。有人為了跑壘跌倒,也有中年男子撲壘的精彩得分!因為土地鬆鬆軟軟,赤腳在上面踩踏很有腳底按摩的效果,就算摔導也不用擔心受傷。打了約3、4局,主審宣布中場休息,這時我們才突然發現,天已經快要黑了,但我們的火卻不夠旺,在我們玩樂的期間,土窯都沒有燒黑、燒紅,再不好好的看顧,恐怕今晚要沒飯吃啦!好在細心的黃大哥,一直堅守崗位,對我們的土窯不離不棄,我們才得已在太陽下山前把食物丟進窯裡悶煮。


加緊搧風、加火中
太陽還是要回家,土窯雖然還沒熟,飯還是要吃啊。打球的朋友們依依不捨的道別,回家。我們就回到廚房去享用梅娣和秀鳳先替我們準備好的炒飯和蘿蔔豆皮湯了。我們雖吃得開心,但對埋在土裡的食物仍然念念不忘,大家都默默的在自己的胃裡預留了一些空間...。一個多小時之後,在黃大哥一聲令下我們帶著工具和手電筒到土窯的位置,準備把食物挖出來。「起窯」的過程中驚呼聲連連,因為不知道食物的確切「落點」,為了不要失手毀了我們的點心,大家小心翼翼的挖掘,有人負責挖,有人負責把熱騰騰的食物從土裡拎出來,有人把包覆著的報紙撥開,有人負責照明,有人負責拍照...甚至還有人開始砍起一旁的甘蔗,準備放入還沒被利用的第三窯中,起窯現場就像考古學家在挖掘什麼寶物般,一直有東西「出土」,甚是有趣。

在土裡悶了一個多小時的地瓜、筊白筍、玉米和雞蛋,搖身一變成了人間美味,剛才才剛吃過炒飯喝過湯的大家,也胃口大開。一下子就吃的差不多了。沒有成功出爐的芭蕉,吃起來口感頗像菱角,味道滿澀的,很快就被大家遺忘了...

我們的夜晚就在校慈帶領的夜間觀察以及秀鳳姊美妙的歌聲中悄悄結束了,回到活動中心,大家踏上鐵馬,回到民宿休息,準備迎接明天更加豐富好玩的行程。

1 則留言: